党员抗疫先锋队:让党旗在校园疫情防控第一线 高高飘扬

作者:甘乐乐信息来源:党委组织部发布时间:2022-12-02浏览次数:196



病毒无情,师生有情。11月初,海珠区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广州校区校园原本的宁静,机关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、冲锋在前,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党委组织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会同纪检监察室、机关党委、校工会,各二级党组织广泛动员,迅速组建党员抗疫先锋队、教师志愿服务队投入到校园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,核酸采样、封控学生宿舍送餐、返乡服务、分餐运餐、物资分发……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,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,从黑夜到黎明,他们吃睡在办公室,以校为家、守护校园,用每一份担当、奉献和坚守凝聚了校园最温暖、最感人的力量,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。

核酸采样队:老师“大白”校内上岗 ,不惧风险勇挑重担

经过规范培训,穿戴好防护服,拿起手机扫码,穿梭在高风险宿舍区为同学们上门做核酸,党员干部已经化身“大白”坚持为师生进行核酸采样一个月了。“701的同学做核酸了!702的同学请准备!”……一句句话语,重复了无数遍。一天的志愿服务下来,队员人均完成300余名学生的核酸采样量,难免两腿酸软、口干舌燥、脸上更是留下了N95口罩深深的勒痕,就像疲惫的脸庞上绽放的美丽花朵,这是逆行者的“勋章”。

身穿大白进入高风险封控区的志愿者,不仅起着协助医护扫码核酸的作用,更起到了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绪、抚慰学生心理的作用。学生被封闭在宿舍,每天唯一可以见到的就是“大白”。“大白”志愿者利用在走廊和门前与学生短暂的交流和不经意的家常聊天,以最为敏锐的经验细微地察觉到学生的各种情绪,并且第一时间反馈给辅导员、片区长。在抚慰同学们情绪的同时,有效缓解了他们担忧和焦虑的心情,同时也悄然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,平时他们是老师或管理人员,此时他们既是“白衣卫士”、又是辅导员,将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了学生的心里。

封控楼送餐队:送达宿舍的每一餐,是学生温饱的必需品,更是师者温暖的情怀和战胜疫情的信心

扎起帐篷,摆上条桌,换上大白,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党员教师志愿者坚守岗位,坚定信心。“饭到了吗,可以送餐没?”这是每天送餐志愿服务队群里出现最多的问句,担心学生不能按时吃到热饭,言语中无时无刻不饱含着对学生的关爱。送餐时,“大白”们顶着冒着白雾的模糊面屏,伴随着沉重而稳健的呼吸,汗流浃背,走遍每一楼层每个角落,以最快速度精准地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同学们手中,满满的饭框变轻了变暖了。文质彬彬的女老师秒变“女汉子”,搬起负重极限的物品,有女队员因为搬运整箱八宝粥太重而扭伤了脚,有的队员N95口罩里充满了水雾,透气孔有堵塞,喘不过气,休息一下,待雾气散去继续坚持上阵。队员们衣服湿透了、手浸白了起皱了,饭来不及吃,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。

32栋学生人数最多、宿舍布局最复杂、学生特殊需求也最多,为了满足同学们吃到不同的口味,三个食堂轮换供餐,而每个食堂的配送方式又不同,为了提高送餐速度,外围志愿者每餐都是提前1个多小时做准备,不断总结经验,按楼层、宿舍、人数精准分好餐食,为的是“大白”们能够快速、精准地送餐,看着排排整齐的送餐拖车,有人戏称“可以开送餐公司”了。机关青年党员闻令而动,哪栋学生宿舍列为高风险,那里就有青年党员的身影,他们不畏艰难,科学做好防护,积极主动参与高风险宿舍楼的送餐工作,践行着使命与担当,是不负时代的青年党员。基建处党员志愿者担当作为,承包最辛苦的“差事”——为没有电梯的第27栋、第21栋高风险封控学生宿舍楼送餐,已连续20天包揽了从核酸采样、送餐到清运生活垃圾“一条龙”的抗疫任务。18栋、20栋、21栋、28栋、29栋、30栋、32栋、化1化2学生宿舍楼等封控楼宇,在各队志愿者的坚守拼搏中顺利解封。


分餐运餐队:“娘家人”守护每一餐,保障师生日常生活

教职工的“娘家人”——校工会第一时间组建“教师志愿服务队”协助分餐、运餐,老师们主动将自己的私家车作为搬运车,通力合作、分工有序,三尺讲台上的专家、教授变成了卸货员、搬运工、物资分拣员、校园骑手……同学们的一日三餐都是由这些“娘家人”协助餐饮服务人员打包、装箱,搬运到车上运往各宿舍楼栋。每餐运送13000多份饭菜,每餐每辆车要跑大概10-15个来回30多公里,完成配餐58万余盒饭菜,不遗余力为同学们的每一餐保驾护航,极大程度缓解了学校的送餐压力。

物资分发队:哪里有需要,队员们就去哪里

后勤处想尽一切办法保供应紧缺的加急采购联合校友办、校工会、社会贤达募捐,防疫物资越来越丰富了。物资到校后,卸货、点数、分装……都是短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。“货物已到综合楼,请有空的老师过来帮忙。”“让我来!”“马上到!”“我报名!“还有什么岗位需要人手,我都可以!”迅速刷屏的一句句回复令人动容。在忙完本来的任务后,哪里有需要,队员们就去哪里。一万多学生要返乡,返乡包需求量又急又多,队员们齐心协力,一天时间就完成了18000份返乡防疫包和食品物资包分装。


返乡服务队:暖心服务让同学们返乡无忧,挥手作别期待温暖重聚

为最大程度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按照上级部署,学校周密安排学生离校返乡。由教工组成的学生返乡志愿队迅速集结,第一时间投入服务工作。在学校的科学统筹下,在服务队的精心组织下,队员们按需分组分工,确保每个地区每部返乡车配备一位志愿者,责任到人,落实到岗。返乡那几天下着雨,湿冷,队员们尽职尽责,每天一大早就做好防护、披上雨衣、冒着风雨有序引导学生上车返乡。队员们像对待自己亲人一般,帮助同学们搬运行李、引导上车地点、清点车辆人数、发放爱心防疫包,并反复叮嘱返乡路上要注意交通安全和防疫安全,殷殷叮嘱,依依惜别,用真情温暖学生返乡路。


志愿者服务驿站:优化资源配置,补足志愿服务“最后一米”

为更好保护志愿者健康,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,机关党委成立志愿者服务驿站,统筹志愿服务物资调配,为志愿者提供必要及时的后勤保障。服务驿站设在综合楼一楼中央大厅,安排专职志愿者按时上岗。一方面为高风险志愿服务队提供每天的工作套装,胶带等必需的工作用品,以及功能饮料等必要的能量补给;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口罩、手套、常用药品、消毒粉等防疫物资,方便志愿者及时按需领取,只要志愿者有需要,驿站都尽力协调提供。特别是下雨那几天,由于驿站的提前预判,提前准备了一批雨衣,为志愿者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。小小的驿站优化了志愿服务的资源配置,补足了志愿服务“最后一米”,凝聚起浓浓的人情味,让每位志愿者感受到了学校的关怀与温暖,保障了高风险志愿者的安全,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。

截至122日,党员抗疫先锋队、教师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达4300余人次。全校共有500余名干部职工投入到本轮疫情防控攻坚战中,其中机关党员干部达230余名,机关各部门负责人担当作为,密切配合,各二级学院领导干部身先士卒,靠前指挥,广大教职工奋勇拼搏,无私奉献,展现了强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。“我是党员我先上”“疫情不退我不退”,誓言铿锵,丹心闪耀。在校园疫情的关键时刻,广大党员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让党旗在校园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!(转自学校新闻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