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识形态工作应当树立全局观

作者:张干太信息来源:暂无发布时间:2015-10-10浏览次数:691

  作为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主要战场,意识形态工作历来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战、综合战、持久战,其胜负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根基根本,事关改革、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全局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胸怀全局、把握大势、抓好大事。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,树立全局观念,运用辩证思维,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关意识形态工作的各种重大关系,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原则性、系统性、预见性、针对性和创造性。

  在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上,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“一”与“多”的关系。所谓“一”,就是一元化指导,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思想基础;所谓“多”,就是多样化价值。这里的“一”与“多”的关系,就犹如“本”与“末”、“源”与“流”、“灵”与“肉”一样,否定一元化指导,意识形态工作就会迷失方向、走入歧途;不承认多样化价值,意识形态工作将会丧失活力、走向僵化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、社会结构深刻变动、利益格局深刻调整、思想观念深刻变化,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、选择性、多变性、差异性明显增强,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、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化倾向,各种新观念、新思想、新思潮不断涌现。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摒弃过去那种封闭自恋、居高临下、强求一律、目中无人的旧思维和旧做法,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求同存异的最大公约数,作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,做到在“一元”中包容和统合“多样”、在“多样”中确立和凸显“一元”,用“一元”主导和引领“多样”、用“多样”充实和丰富“一元”,形成既有“一枝独艳”又有“百花齐放”、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的生动局面。

  在意识形态工作推进突破上,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“点”与“面”的关系。意识形态工作要打开新局面,既应有“面”的把握与谋划,力戒管中窥豹、盲人摸象,又要抓“点”的剖析与突破,力戒笼而统之、无的放矢。从过来工作看,我们面上泛泛而谈、一般号召不少,而点上针针见血、分类指导不多,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。因此,必须坚持点面结合,在以点带面上花心思、想办法、下狠功。一要抓住重大问题。领导权、管理权、话语权始终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问题,越是环境形势错综复杂,越是社会思潮多元多样,越是噪声杂音不绝于耳,我们越要紧紧抓住领导权、管理权、话语权,牢牢管住媒体、导向、队伍,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、不能缺位。二要抓住薄弱环节。相对而言,传统媒体、主流阵地较易掌控,而新兴媒体、非主流阵地则难以驾驭,但我们不能因为“易”而放松,也不能因为“难”而放任。特别是网络媒体,其发展日新月异、方兴未艾,而相应管理管控又未及时跟进和强化,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纷争的“火爆点”,也是管控的“薄弱点”。所以一定要坚持网络无边界、宣传有纪律,做到以快制快、以正制邪,使其“正锋”所释放的正能量不断累积,“反锋”所显露的破坏性日渐式微。三要抓好关键少数。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个最大困境,就是党员干部的台下表现与他们的台上“表演”相距甚远,甚至南辕北辙、背道而驰,使意识形态对群众的吸引力、感召力、影响力大打折扣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突出抓好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,重点解决好认知认同、传承传播、践行力行问题,使党员干部带头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忠实信仰者、自觉践行者、积极传播者、坚定捍卫者。

  在意识形态工作战略战术上,要正确认识和处理“攻”与“守”的关系。当前,国内矛盾与国外因素相互交织,思想文化交流与思想价值交锋互为激荡,“虚拟社会”与现实社会交互作用,境内境外、网上网下敌对势力基本形成力量整合和行动默契,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复杂严峻。特别是少数西方大国凭借强大经济、科技、文化实力,长期把持和垄断国际话语权,不遗余力地对我国兜售和输出所谓的“普世价值”,实施以“西化”、“分化”为图谋的和平演变,而国内一些敌对势力也应声鼓噪、遥相呼应,常常利用党和政府的一些失误和各种社会矛盾,大肆炒作和鼓吹所谓的新自由主义、历史虚无主义和宪政民主,极力混淆是非判断标准,颠覆传统思想价值,甚至丑化、贬损、否定党和政府的历史与现状。这种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,从根本上讲是两种制度、两种道路、两种价值观的斗争,不加分析地“去意识形态化”、“去政治斗争化”等论调,都被历史和现实证明只能是一厢情愿、自我缴械。因此,我们必须在敌强我弱的险恶环境中变被动为主动、变守势为攻势,针锋相对地予敌以绝地反击、迎头痛击,决不能犹抱琵琶、左顾右盼,更不能鸦雀无声、退避三舍,尤其在涉及旗帜、道路、制度、价值观等大是大非问题上,必须立场鲜明、态度坚决,敢于“亮剑”、敢于进攻,坚定捍卫和固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流价值。

  在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上,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“破”与“立”的关系。当前,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势与任务、环境与对象、媒介与阵地已发生很大变化,我们工作的观念理念、思想思路、手法手段、方式方法也应当有破有立、与时俱进。所谓“立”,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强壮地“立”起来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扎实地“立”起来,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改变。所谓“破”,就是要与时俱进、改革创新。首先,要创新话语体系。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、新范畴、新表述,用以解读中国的基本国情、价值理念、发展道路、内外政策,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“大众论述”,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“中国论述”。其次,要创新表达理念。意识形态工作不能陷入“自说自话”、“自弹自唱”的表达怪圈,而应当放低身段、多接“地气”,以平视而非俯视、探讨而非命令、理性而非意气、生动而非刻板、新颖而非老旧的方式方法,把宣传教育与服务引导、满足需求与提升素质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。再次,要创新技术手段。必须瞄准信息科学最前沿,抢占网络技术制高点,大力实施“互联网+宣传”战略,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现代化建设进程。

  在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上,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“分”与“合”的关系。“分”与“合”是相辅相成、互促互进的,没有“分”的“合”必定无人负责,一事无成;没有“合”的“分”肯定各自为战,难成一事。所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体制机制,既要明确分工负责,又要强调齐抓共管。其一,要树立“大宣传”理念。意识形态工作是全党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,必须全党高度重视,全党齐抓共管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各级各部门都既是“工作部”,也是“宣传部”,都担负着教育群众、引导群众、争取人心、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,都应当在思想引领、舆论推动、精神激励等方面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。其二,要强化“一盘棋”思想。各级各部门都应当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和部署,在大局全局下思考、谋划和开展意识形态工作,具体工作可以结合实际体现区域性、创造性,但大政方针、目标方向等原则性问题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其三,要形成“大合唱”格局。要按照党委负总责、宣传部门为主抓、其他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,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和融入各个部门的行政管理、行业管理、社会管理之中,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、守土负责,形成上下联动、左右协作、内外策应的集团化作战格局。特别是各级党组织“一把手”,要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,责无旁贷担负起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,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意识形态工作坚强堡垒。

    (作者:湖南省怀化市政府秘书长、办公室党组书记)